随着各地感染人数增加、医护感染率上升,上海各级医疗机构正全力以赴,保障群众就医顺畅。面对即将进入的高峰期,对于重点人群重症的预防是当前疫情防控聚焦的关键,而作为居民健康“守护人”的社区家庭医生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无论是“阳康”后第一时间返回工作岗位,还是只要没阳就时刻坚守,他们兼顾着全科及发热门诊,还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时刻关注着65岁以上的重点人群。12月27日,记者就跟随来自奉贤区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敖金平,记录了他忙碌的一天。
(资料图)
早上7点半,负责这两天轮岗发热门诊的敖金平已经早早到了发热哨点,换衣服、清点药品,做好准备。
8点开诊时间未到,两个诊室门口就已经排起了队伍。最近,这里的发热门诊每天要接待300至400人次的发热患者。因为人员紧张,发热门诊的轮转排班从最早的一周一个班次到如今的2天一个班次。据统计,南桥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0%的医务人员已感染,而敖金平是发热门诊里少数的“幸存者”之一。
“有没有美林?”
“我小孩39.6℃了,真的急死了,医生能不能想想办法?”
这是现在发热门诊现在经常能听到的询问,敖金平都会耐心地一一回答患者的问题。遇到发热的老年人,他更是会习惯性地多叮嘱几句。“老人家不要用喉咙咳嗽知道吗?要深吸气,用肺咳嗽,要不然喉咙咳得很痛。”
11点出头,上午工作结束,光敖金平这一间诊室就接诊了60多位患者。敖金平来不及喝上一口水,便匆匆换下防护服,乘着坐下吃口便饭的工夫,又拨通了一则电话。“哎,洪先生,我过一会大概一刻钟到你家去方便吗?你妈妈现在还发烧吗?药够的吧?”除了兼顾发热门诊和家庭医生全科门诊,未感染的敖金平还担起了替阳性病人上门换药的工作。为了不耽误门诊工作,敖金平一般选择午休和下班时间上门。
吃饭的时候,他才得空和记者闲聊,同时一边还要忙着回复微信消息,他说:“最近微信上找他的病人实在太多了。多的话一天有个上百条消息,常规的话也在三四十条左右。下班后,我可能需要2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来专门对病人的微信消息进行回复。”
作为家庭医生的敖金平签约了一千多位居民,平日里深受签约患者的信赖,电话微信总是不停。这段时间,敖金平的手机更是24小时不停歇,大多都是有症状或是已感染的老年人或其家属寻求他的帮助,因为放心不下这些老年人,他每天都会认真回复每位患者的消息。
“有些年纪大的,不会打字的,我就打电话给他们,因为大部分老年人都有基础疾病,万一感染了,有呼吸困难或者发烧体温三天都没有降下来,我们就要让病人去医院里做进一步检查,不能一直拖着,就怕他们拖到后面变成肺炎或者加重他本身的毛病。”敖金平担忧道。
草草解决完午饭后,记者跟随敖金平重新换上了防护服,来到了67岁的周桂华家中。半个月前周桂华出了车祸,小腿动了手术,前阵子家里人又接连感染新冠病毒,这可让周桂华的儿子着急了。抱着试试看的态度,他找到了当时坐诊的全科医生敖金平,没想到敖金平一口应了下来。
周桂华的儿子洪先生告诉记者,因为母亲动了手术,现在又感染了新冠病毒,他曾担心会有什么影响,所以总是会麻烦敖医生,但敖医生一有空就回复他的消息,“有问必有答,有时候我不在,他就自己和我母亲说好,然后上门来换药,真的很好。”这一次拆完线,周桂华的伤口已经好多了,老人躺在床上感激不已。
正忙碌的时候,敖金平的电话又响了起来,是一位阳性老病人的求助。
“阿姨你怎么啦?”
“敖医生,我老公不好了,他今天发烧到38.6℃了。”
“有什么不舒服吗?”
“不舒服倒是没有,饭都吃的,就是人很乏力,吃泰诺可以哇?”
“他如果不难受的话不吃药也行的,你给他弄点好的东西吃,多喝水,他要是难受了就给他吃泰诺。”
“哦哦好的,谢谢敖医生啊。”
敖金平说,像这样的求助他每天都要接到不少,这也正是家庭医生的职责。“很多老人遇到事情了,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我们家庭医生,有些老人害怕去医院,但是发烧好久了,我们家庭医生就要帮他们鉴别,该去医院就要去医院,最关键的还是要减轻他们的焦虑。”
尤其是他发现很多老年人感染了新冠后,对如何居家治疗、用药等都有些一知半解,而作为他们的家庭医生,就可以依托签约服务关系,对这些患有基础性疾病老年群体加强健康监测,提供有效服务指导。“很多老人有脑梗、心脏病,不能剧烈咳嗽,所以我就发一些视频教他们怎么去咳嗽,教他们趴在床上,深呼吸不要用嗓子去咳嗽,要用肺去咳嗽,用肚子去咳嗽,把那些专家的话翻译成大白话解释给他们听,他们弄明白了,就会安心多了。”不仅如此,每天,敖金平会把当天收集到的病人问题汇总,总结后发到朋友圈,有些不会看的老人,他就会分别发给他们并一一叮嘱。
时间飞逝,转眼间就临近了下午1点,采访只能匆匆结束。敖金平又换上了新的防护服,戴上面罩,推门走进发热诊室,开始了下午的工作。
敖金平医生只是坚守一线众多社区家庭医生的一个缩影,他们日以继夜,只为全力以赴守护居民的健康。此刻医疗系统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,也希望大家能对医护人员多一点宽容和关爱。
(转自:上海奉贤)
标签: